导航切换
当前位置:首页  »  教学教研  »  老师佳作

桂花路

在我的记忆中,着实有这样一条路,名桂花,和木兰路是姊妹路。在暂别师大的日子里,一直有幽幽香气萦绕在脑海。

读研的时候住在五栋,虽然校舍破旧,没有独立的洗手间,属于典型的筒子楼。但其可爱之处不少:前面是师大幼儿园,每天清晨会在咿咿呀呀的儿歌中醒来,推开窗户,满面阳光,一树梧桐花开。最爱的莫过于那条开满桂花的小路,陪伴了我三年艰难而充实的的求学时光。

我住在望妹坡的左边,但因为求学时年龄已大,又是“抛夫弃子”决意所为,为了结读研的夙愿,不顾一切反对的力量,一意孤行,因而有不好好读书就对不起家人的负疚感,自然就少了风花雪月的浪漫。然而桂花路上,还是给我留下了许多值得回忆的往事。

民以食为天。沿着桂花路往前走,右边有个向阳餐馆,应该还有很多师大学子记得它。老板是一对夫妇,男的勤快,女的贤惠。我们这些缺油水的学生偶尔会去那打打牙祭。为了节省时间,我们经常会当义务的传菜员。三五块的盒饭足够温暖一个异乡求学的同学饥饿的胃,老板娘善意的招呼足够温暖一颗思家的心。最喜欢吃的莫过于四季豆炒肉加点微煎的水豆腐,为了吃上这道菜,我们甚至会在厨房排上半个小时的队伍。在那时,普通的家常菜就是美味佳肴,令人垂涎欲滴。现今,即使是山珍海味,都没有那菜好吃。毕业后去了师大几次,都不见向阳餐馆了,估计是因为不能在校园里面开餐馆而取缔了。其实在桂花路的下方还有一个新开的餐馆,那是获得准入资格的,因为地处木兰路和桂花路之间,有风雅之士美其名曰“兰桂苑”,名字很美,但是因为打菜的师傅手抖动幅度太大以及笑肌极不发达,我们很少光顾。

沿着桂花路往上走,右边是文学院。红色的房子有着不同寻常的古典美。没有喧嚣,没有奢华,只有衣着简朴的老师用非常谈定的语气解读者经典,三年的耳濡目染,似乎完成了一次灵魂的洗礼。依稀记得老师在教室里给我们授课,鼓励我们读经典之作,读出自己的体悟,阳光从树叶洒落,让那双深邃的眼睛熠熠生辉;还有关心我的老师们从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帮助,精神上持久的激励;还有韩少功等杰出校友久别后在这里聚会时对我们的勉励……桂花浓郁的香味扑鼻而来,想象这个象牙塔是何等的神圣!

再往前走就是通往岳麓山的小路。但凡是在师大读书的人,都知道这样一条小路,从师大文学院上山,从湖大下山。我们三个同学,沿着桂花路往前走,一路芬芳,一路畅谈,谈室友爱情的分分合合,谈书本上的才子佳人的传说,谈文学院的四大剑客,谈当今经典作品的缺失,谈论文的构建与修改,谈未来理想的轮廓……虽然我们不知道未来会在那个坐标定点,但是每一个人都对未来充满着憧憬,都巴不得快点毕业。因为我们走桂花路,经常走的是一条上坡路。

很快我们就像一群蒲公英一样洒落在祖国的各地。我从师大走来,没有走向天堂,也没有获得堕落的资格。有些同学考上了公务员,怂恿我追逐他们的脚步,并以种种优越的条件诱惑我,我沉思过,在这样一个对考公务员趋之若鹜的时候,我宁愿保留我内心和自然亲近的权利;也曾想过重返媒体,回想起曾经因为总是写些关注老人、小孩等弱势群里的文章被总编批评说不上进的情节,又打消了“铁肩担道义、妙手著文章”冲动,感性的我有着浓浓的师大情结,所以我选择留在师大的身边,在深受高考指挥棒束缚的体制下,当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,笨拙地践行着自己所谓的教育理想。

我的点滴的进步都是来源于师大的惠泽。那里的老师、那里的同学、那里的一草一木,都如同桂花路上的桂花,馨香阵阵……